G弦上的咏叹调

951 个字

音乐似一个绚丽多彩的圣殿,你能从外面看见他是如此的庞大宏伟。

你能盛赞它的精彩绝伦,举世无双。

可惜,却不能真正的步入这个神圣的殿堂,无法体味其中的美。

音乐,是由几个简单的音调以一种机缘巧合的排列方式拼列出来的旋律,而在这些组合中,古典乐是最为典雅高贵的。

或许正是因为她的典雅高贵,它更难与我们这些粗鄙之人有精神上的契合。

 

但有些神作,它是存在的,它同样来自这些圣殿。

它们简单纯粹却又丰富沉醉,无须绞尽脑汁条分缕析,只要一听就可以直叩心扉,直达心底。

是的,犹如一道圣光撒进你的心房、你的肺、你的颞叶。

《G弦上的咏叹调》,高三的时候为了假装高冷,耳机里放的正是这首。

 

《G弦上的咏叹调 (Air On The G String)》是巴赫(Johann Sebastian Bach)《第三号管弦乐组曲》(Orchestral Suites No’s 1 and 3 #09] Ouverture No. 3 BWV 1068 in D major - Air)的第二乐章主题。原曲作于1727年至1736年之间,19世纪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(August Wilhelmj,1845-1908)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,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(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)上演奏全部旋律,故此得名。

 

每次听这曲子都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——即便在心情很阳光的时候,听到这旋律,也会感觉一股哀伤被从心里揪出来,随它飞扬,回转,缠绕自己,直到被蹂躏到窒息也不得不说自己是陶醉的。。

我不清楚巴赫在作这首曲子的时候,想要寄托些什么,表达些什么。

但你不知道,从那个长达九拍的音切入开始,心会有多痛,会痛多少次。。。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,因为它每次都抓着我不放,摄人心魂,经久不衰。你不得不说它是妖孽,它有种逼人自虐的魔力。。。

豆瓣上看到了类似的感受,不得不复制过来。

《G弦上的咏叹调》最最动人之处在于它的纯净的、诗意的、神圣般的旋律与曲调。

戴着我的耳机,眼前如走马灯式的回忆着E.V.A.和《七宗罪》中穿插这曲子的场景。而这首曲子时刻在洗涤着我的心灵。

“真正的美是无价的”

虽然世事沧桑,岁月老去,它们却在时光的磨洗下历久弥新,愈发经典。在多年以后,重又谛听巴赫的《G弦上的咏叹调》,你也许能够再次找回第一次聆听时的心灵撞击的感觉,重又看到沧桑繁复而又丰富多彩、让人含泪又含笑的人生,重新感受到失落已久的美好与光明。

那是关于生活的记忆,永久的记忆。

不要转载 | 去热爱自己的生活
Written by Human, Not by AI

最后更新于 2023 年 12 月 7 日